科普知识 - 药剂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龙院区 > 科室导航 > 医技科室 > 药剂科 > 科普知识

唑来膦酸(4 mg)与唑来膦酸(5 mg)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09-05 16:20:02 作者: 阅读次数:

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5 mg的区别

双膦酸盐可以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而后者具有降解骨表面矿物质的体内活性;因而此类药物常用于调控骨骼生理状况,如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和Paget’s病[1]。

虽然4mg和5 mg静脉注射的唑来膦酸含有同一种活性成分,但同时也具有一些重要区别,如下所示:

适应症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4 mg唑来膦酸的适应症为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2]。此外还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肿瘤骨转移[6]。

 图片15.png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5 mg唑来膦酸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和用于治疗Paget's 病(变形性骨炎)[3]。此外还可以用于预防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 [7]。

剂量

 图片16.png

2001年美国FDA批准4 mg唑来膦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值得注意的是,唑来膦酸对骨骼具有重大影响,故研究者对该药的其它适应症(如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研究。在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后妇女中开展了的长达5年的4 mg唑来膦酸疗效研究。尽管该药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降低相关生物标记的疗效,但对骨转换标记物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大量的患者接受4 mg治疗时,该剂量并未达到最佳剂量[4]。随后的研究表明,一年一次5 mg唑来膦酸可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随后在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5 mg唑来膦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剂型

4 mg唑来膦酸是5 mL甘露醇浓溶液,注射时需要稀释。5 mg唑来膦酸是100 mL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注射。

给药间隔

4 mg唑来膦酸与5 mg的给药间隔是不同的。根据适应症的不同,通常而言,4 mg唑来膦酸每隔3~4周滴注一次[6],而5 mg唑来膦酸是每一年或每两年滴注一次[7]。

不良反应

 图片17.png

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急性期反应(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寒颤、乏力、萎靡不振、关节痛和骨痛)、肌肉骨骼痛和下颌骨坏死[1]。

在每月接受一次4 mg唑来膦酸的患者中,下颌骨坏死的发生概率为1%~10%,而在接受5 mg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或Paget’s骨病的患者中,其发生率则低得多。现有研究表明下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双膦酸盐的使用的累积剂量呈正相关[8]。

唑来膦酸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可能有关联,有报道表明接受5 mg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要高于安慰剂的患者[5]。FDA随后对所有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综合所有研究并没有发现唑来膦酸与心房颤动有显著关联[9]。

依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图片18.png

应用唑来膦酸可能会有肾毒性。当接受4 mg唑来膦酸方案治疗的患者,其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且≤60mL/min时,推荐降低该方案中4 mg唑来膦酸的用量[6]。接受5mg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35mL/min时无需调整剂量[7];而肌酐清除率<35mL/min的患者暂未有研究数据报道。

综上所述,尽管含有同样的活性成分,4 mg唑来膦酸与5mg唑来膦酸并非同一种药物。医师应该对两种药物的药品信息、适应症、临床研究剂量、副反应和治疗指南进行区分理解和应用。

唑来膦酸(4 mg)与唑来膦酸(5 mg)的区别

2022-09-05 浏览:

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5 mg的区别

双膦酸盐可以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而后者具有降解骨表面矿物质的体内活性;因而此类药物常用于调控骨骼生理状况,如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和Paget’s病[1]。

虽然4mg和5 mg静脉注射的唑来膦酸含有同一种活性成分,但同时也具有一些重要区别,如下所示:

适应症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4 mg唑来膦酸的适应症为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2]。此外还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肿瘤骨转移[6]。

 图片15.png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5 mg唑来膦酸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和用于治疗Paget's 病(变形性骨炎)[3]。此外还可以用于预防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 [7]。

剂量

 图片16.png

2001年美国FDA批准4 mg唑来膦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高血钙。值得注意的是,唑来膦酸对骨骼具有重大影响,故研究者对该药的其它适应症(如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研究。在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后妇女中开展了的长达5年的4 mg唑来膦酸疗效研究。尽管该药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降低相关生物标记的疗效,但对骨转换标记物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大量的患者接受4 mg治疗时,该剂量并未达到最佳剂量[4]。随后的研究表明,一年一次5 mg唑来膦酸可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随后在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5 mg唑来膦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剂型

4 mg唑来膦酸是5 mL甘露醇浓溶液,注射时需要稀释。5 mg唑来膦酸是100 mL溶液,可以直接用于注射。

给药间隔

4 mg唑来膦酸与5 mg的给药间隔是不同的。根据适应症的不同,通常而言,4 mg唑来膦酸每隔3~4周滴注一次[6],而5 mg唑来膦酸是每一年或每两年滴注一次[7]。

不良反应

 图片17.png

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急性期反应(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寒颤、乏力、萎靡不振、关节痛和骨痛)、肌肉骨骼痛和下颌骨坏死[1]。

在每月接受一次4 mg唑来膦酸的患者中,下颌骨坏死的发生概率为1%~10%,而在接受5 mg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或Paget’s骨病的患者中,其发生率则低得多。现有研究表明下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双膦酸盐的使用的累积剂量呈正相关[8]。

唑来膦酸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可能有关联,有报道表明接受5 mg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要高于安慰剂的患者[5]。FDA随后对所有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综合所有研究并没有发现唑来膦酸与心房颤动有显著关联[9]。

依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图片18.png

应用唑来膦酸可能会有肾毒性。当接受4 mg唑来膦酸方案治疗的患者,其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且≤60mL/min时,推荐降低该方案中4 mg唑来膦酸的用量[6]。接受5mg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35mL/min时无需调整剂量[7];而肌酐清除率<35mL/min的患者暂未有研究数据报道。

综上所述,尽管含有同样的活性成分,4 mg唑来膦酸与5mg唑来膦酸并非同一种药物。医师应该对两种药物的药品信息、适应症、临床研究剂量、副反应和治疗指南进行区分理解和应用。